龙8国际app-手机客户端下载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 原创 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    
 
站内检索   
您当前的位置 :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
一河清水向南流
——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⑧
来源:青海日报
作者:苏 烽
发布时间:2024-09-27 06:45:57
编辑:何继红
治理后的巴音河。

  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天还未亮,58岁的冯涛已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巡查水渠的路上了。

  虽是初秋,但早晚的德令哈天气还是有些冻人,他拿起手中的工具,首先到灌区的斗门检查水闸和分水渠的情况。

  冯涛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灌区管理站站长,这里是他出生的地方,成长的地方,也是他工作的地方。

  灌区管理站在巴音河畔,一座带有两个卧室的屋子和办公室是冯涛和2名站员的住所。这天,分水闸的情况比较稳定,冯涛便骑着小电瓶,踏上了长约50公里的主干渠巡护路,查看渠道水泥板是否损坏、拾捡渠道垃圾……早上出去,晚上回来,只为附近12个行政村的农田灌溉得到保证。

  9月7日下午,记者在德令哈市巴音河畔的管理站,见到了和站员们刚巡查完渠道的冯涛。

  管子曰:“水者何也?万物之本原也,诸生之宗室也。”

  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。在德令哈,一条碧波清澈的湖水由北向南穿城而过,发源于祁连山脉,最终汇入尾闾湖泊——托素湖,全长326公里,这便是冯涛和站员们日夜守护的巴音河。

  和水打交道28年的站员严进刚也很了解巴音河的脾性。“汛期时,我们就把水位调低点,到用水高峰期,再调高一些。”原来,市民们经常看到巴音河河水时浅时深,便是他们在控制。

 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,一是确保巴音河生态基流常年保持在10%立方米/每秒;二是确保防汛防洪和灌溉用水的平稳供应。对于管理站来说,生态和节水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
  “当年别说节水,连水都很难供应。”德令哈地处青藏高原西部,是典型的大陆性荒漠半荒漠气候,水资源匮乏。自2007年起,海西州州市两级政府实施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,不仅实行了两岸绿化美化,使巴音河核心景观带形成,河道的水域面积也逐年增加,达到了40万平方米。

  据冯涛回忆,受河床下切和两岸塌陷以及相关设施老旧影响,过去在灌溉集中季节,水流到渠道最低处的乌兰干沟村要10个小时,而且经常伴随水位下渗情况,那边几个村经常为“抢水”闹得不愉快。“自从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后,水利用系数提高,灌溉效率也提升了,现在到乌兰干沟村只需5个小时,节水率达到过去的30%。”冯涛说。

  “水再没说头。”乌兰干沟村党支部书记侯义对灌溉供水的变化深有体会。他说:“现在水什么时候要,提前打电话就能送到。而且,不光是村里的灌溉用水,林带和房前屋后的绿化带用水都很充足,村里的生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。”

  行走在巴音河畔,澄澈的湖水沿着8节阶梯式的橡胶坝流向田野人家,周而复始,滋养着沃野千里。市区的24公里治理河段,两岸的林带绿意葱葱,以巴音河为核心的景观带,如今已成为德令哈市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。

  杜国军是工作在德令哈33年的老水利人。现在,每逢周末到巴音河畔散步成了他最大的爱好。从海西州人民医院的1号桥附近出发,绕着巴音河走上一圈,听着智慧河湖系统里的宣讲,仿佛又回到曾经巴音河河道治理时的那段时间。

  “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共分9期完成,我是第5期那年参与相关工作的。”2010年,杜国军在尕海灌区管理站工作,正赶上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的第四年,据他回忆,当时青少年活动中心前的河道地质十分坚硬,就连大型挖机挖掘的时候都是冒着火星,只能每天2、3米地向前一点一点开挖。“特别是夏季的时候,我们边分段施工,边渠道导流,确实付出了很多艰辛。”杜国军感慨道:“如今,每当听到外地游客和市民赞扬巴音河多么漂亮,心里也很有成就感。”

  自2007年至2019年结束,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整整花费12年的时间。这12年里,海西州做足做活“水”和“绿”文章,把巴音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景观河、水草茂盛的生态河、水清河畅的安全河、物产丰饶的资源河、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河。

  巴音河潺潺流水穿城而过,在涵养水源、改善德令哈区域环境、促进域内动植物保护等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。从过去人人喊骂的“臭水沟”,到代表德令哈城市绿化建设的新地标,这里早已今非昔比。

  德令哈市河湖中心主任刘海忠介绍说:“随着市区的扩容,我们逐年提升河道两岸植被覆盖,种植新疆杨、榆树和花卉。同时,还在景观带设置中外历史名人诗篇主题景观,为的是让城市文化更有内涵。目前,通过智慧河湖系统建设,已实现‘天上看、地下查、河边巡、网上管’,24小时对河道进行监控。”

  夜幕来临,绚烂的灯光伴随着音乐在湖水中摇曳,巴音河沿岸9公里被长龙式灯带瞬间点亮,市民穿梭在两岸林带休闲散步,夜晚的巴音河畔多姿多彩。

  “巴音河发源于祁连山脉……”智慧河湖系统在人们经过时解说着这段溯源。我们知道,水清河晏,正是来自大家的共同守护!

推荐阅读
陈刚吴晓军会见中国大唐集团董事长邹磊一行
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
青海玛多:15名孩子赴京参观学习
青海经贸代表团参加第四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
青海省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拟表彰对象公示
关于征集青海省人大2024年立法建议项目的公告
西宁消防部门开展国庆消防安全专项检查
西宁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
24H热点
青海整合五大中心提升基层治理效能
坚持把吃透中央精神与把握省情实际有机结合
【新时代新青海新征程】感受发展成就 激发奋进力量
盐湖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论坛举办
青海发布2023年第2号总林(草)长令
【担当实干 建功立业】大数据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
综述;全国科普日活动让全民共享科技成果
【进行时】祁连山下“菇”事丰收
"清廉青海"廉洁文化建设活动之中华好家风主题展开展
青海团参加第二届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
热点图片
社区居民齐聚一堂迎佳节
社区居民齐聚一堂迎佳节
【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】“微创手术”让母亲河展新颜
【学思想 强党性 重...
青海亮相全国对外友协2023“友好日”活动
青海亮相全国对外友...
青海两款即开型体育彩票销售仪式成功举行
青海两款即开型体育...
【乡村振兴在青海】三角城村唱响“田园牧歌”
【乡村振兴在青海】...
【生态观察】海东:以“绿”为媒,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新路径
【生态观察】海东:...
青海冷湖传来好消息
青海冷湖传来好消息
助农秋收 彰显企业担当
助农秋收 彰显企业担当
关于我们 | 法律顾问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方式
青海省互联网龙8国际app-手机客户端下载主办  版权所有:青海新闻网
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
E-mail: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: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号
 
img

一河清水向南流
——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⑧

青海日报
2024-09-27 06:45
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
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
img
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
img

一河清水向南流
——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⑧

青海日报
2024-09-27 06:45
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
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、保存图片

一河清水向南流
——城市绿化记者见闻⑧

  • 2024-09-27 06:45:57
  • 来源:青海日报
治理后的巴音河。

  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天还未亮,58岁的冯涛已穿着厚厚的衣服在巡查水渠的路上了。

  虽是初秋,但早晚的德令哈天气还是有些冻人,他拿起手中的工具,首先到灌区的斗门检查水闸和分水渠的情况。

  冯涛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灌区管理站站长,这里是他出生的地方,成长的地方,也是他工作的地方。

  灌区管理站在巴音河畔,一座带有两个卧室的屋子和办公室是冯涛和2名站员的住所。这天,分水闸的情况比较稳定,冯涛便骑着小电瓶,踏上了长约50公里的主干渠巡护路,查看渠道水泥板是否损坏、拾捡渠道垃圾……早上出去,晚上回来,只为附近12个行政村的农田灌溉得到保证。

  9月7日下午,记者在德令哈市巴音河畔的管理站,见到了和站员们刚巡查完渠道的冯涛。

  管子曰:“水者何也?万物之本原也,诸生之宗室也。”

  水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。在德令哈,一条碧波清澈的湖水由北向南穿城而过,发源于祁连山脉,最终汇入尾闾湖泊——托素湖,全长326公里,这便是冯涛和站员们日夜守护的巴音河。

  和水打交道28年的站员严进刚也很了解巴音河的脾性。“汛期时,我们就把水位调低点,到用水高峰期,再调高一些。”原来,市民们经常看到巴音河河水时浅时深,便是他们在控制。

 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,一是确保巴音河生态基流常年保持在10%立方米/每秒;二是确保防汛防洪和灌溉用水的平稳供应。对于管理站来说,生态和节水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
  “当年别说节水,连水都很难供应。”德令哈地处青藏高原西部,是典型的大陆性荒漠半荒漠气候,水资源匮乏。自2007年起,海西州州市两级政府实施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,不仅实行了两岸绿化美化,使巴音河核心景观带形成,河道的水域面积也逐年增加,达到了40万平方米。

  据冯涛回忆,受河床下切和两岸塌陷以及相关设施老旧影响,过去在灌溉集中季节,水流到渠道最低处的乌兰干沟村要10个小时,而且经常伴随水位下渗情况,那边几个村经常为“抢水”闹得不愉快。“自从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后,水利用系数提高,灌溉效率也提升了,现在到乌兰干沟村只需5个小时,节水率达到过去的30%。”冯涛说。

  “水再没说头。”乌兰干沟村党支部书记侯义对灌溉供水的变化深有体会。他说:“现在水什么时候要,提前打电话就能送到。而且,不光是村里的灌溉用水,林带和房前屋后的绿化带用水都很充足,村里的生态也比以前好了很多。”

  行走在巴音河畔,澄澈的湖水沿着8节阶梯式的橡胶坝流向田野人家,周而复始,滋养着沃野千里。市区的24公里治理河段,两岸的林带绿意葱葱,以巴音河为核心的景观带,如今已成为德令哈市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。

  杜国军是工作在德令哈33年的老水利人。现在,每逢周末到巴音河畔散步成了他最大的爱好。从海西州人民医院的1号桥附近出发,绕着巴音河走上一圈,听着智慧河湖系统里的宣讲,仿佛又回到曾经巴音河河道治理时的那段时间。

  “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共分9期完成,我是第5期那年参与相关工作的。”2010年,杜国军在尕海灌区管理站工作,正赶上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的第四年,据他回忆,当时青少年活动中心前的河道地质十分坚硬,就连大型挖机挖掘的时候都是冒着火星,只能每天2、3米地向前一点一点开挖。“特别是夏季的时候,我们边分段施工,边渠道导流,确实付出了很多艰辛。”杜国军感慨道:“如今,每当听到外地游客和市民赞扬巴音河多么漂亮,心里也很有成就感。”

  自2007年至2019年结束,巴音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整整花费12年的时间。这12年里,海西州做足做活“水”和“绿”文章,把巴音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景观河、水草茂盛的生态河、水清河畅的安全河、物产丰饶的资源河、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河。

  巴音河潺潺流水穿城而过,在涵养水源、改善德令哈区域环境、促进域内动植物保护等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。从过去人人喊骂的“臭水沟”,到代表德令哈城市绿化建设的新地标,这里早已今非昔比。

  德令哈市河湖中心主任刘海忠介绍说:“随着市区的扩容,我们逐年提升河道两岸植被覆盖,种植新疆杨、榆树和花卉。同时,还在景观带设置中外历史名人诗篇主题景观,为的是让城市文化更有内涵。目前,通过智慧河湖系统建设,已实现‘天上看、地下查、河边巡、网上管’,24小时对河道进行监控。”

  夜幕来临,绚烂的灯光伴随着音乐在湖水中摇曳,巴音河沿岸9公里被长龙式灯带瞬间点亮,市民穿梭在两岸林带休闲散步,夜晚的巴音河畔多姿多彩。

  “巴音河发源于祁连山脉……”智慧河湖系统在人们经过时解说着这段溯源。我们知道,水清河晏,正是来自大家的共同守护!

作者 苏 烽
编辑:何继红
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